|
|
公元1815年(清嘉庆20年),下淡水县丞吴性诚为了振兴地方文教风气,与岁贡生郭萃、林梦阳等人起议兴建屏东书院(又称孔庙),虽然书院经过多次的迁移整修,但仍然维持原有的讲堂、祀殿及斋舍格局,充份呈现传统书院的空间特色,是屏东历史悠远的建筑的古迹,也是屏东境内唯一的书院建筑。 屏东书院最早起建在今日的中山公园内,共有36间斋舍,前殿设讲堂,后殿奉祀文昌帝君、程子与周子等诸人;公元1895年(光绪21年),便将屏东书院改为孔庙,主祀孔子,配祀孟子、颜子、思子、曾子四大贤人,以及周子、朱子、程颐、程颢、张子五大儒者,但在缺乏经费修缮的情形下,孔庙就逐渐荒废了。 公元1937年,统治台湾的日本人计划将孔庙迁往他处,但在日本学者疾呼保存的建议之下,便按照书院的原貌拆迁至胜利路现址,然而迁移新址之后,曾有很长一段时间,因未积极维护,使孔庙又呈现破旧景况。 直到1977年,当时的屏东县长延请知名建筑师汉宝德先生主持修复计划,1979年终于使孔庙恢复当年旧观。修建后的孔庙,庭院面积挪宽,前后殿以轩亭相连,中堂改为大成殿,后殿改为崇圣祠,附建单坡迥廊,并加筑一面照壁,上书「九仞宫墙」;另外还保留四座碑记,以呈现书院的修筑历程。1985年,屏东书院被列为国家三级古迹,是深具文化价值并保持完好的历史古迹。 |
| |||||||
Day1 Day2 Day3 |
X | |